但事实是,目前光伏电站市场最缺的就是资金。
慢慢将这个产业交给市场,让市场来优胜劣汰。当年8月30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发布《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补贴被定为0.42元/千瓦时。
如果储能技术发展起来,就如同工厂生产量太大时,可用仓库存储产品一样,将拥堵的能源储存起来,解决弃光的问题。2013年7月31日,财政部发布光伏发电补贴方式,补贴资金通过电网企业转付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单位。对部分依赖补贴的光伏企业来说,高度依赖政策补贴的幸福生活就要结束了。省内一家大型光伏企业副总经理刘先生称,弃光的根本,是因为高光照时间通道拥堵,电网负荷过大。补贴方式改变后,将使企业不再跟着补贴走,从而进一步促进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企业的建设布局,更贴近实际市场情况。
近期,逐步下调光伏发电补贴的消息在光伏企业内盛传。与此同时,国家层面也开始研究逐步将直接定制分资源区标杆电价水平转为制定价格形成规则,根据当地燃煤机组市场价格,将现有的差价补贴转变为定额补贴。折算到利润,可能比同行多出5%-6%的毛利。
事实上,从双反开始那一年的2012年起,天合光能就先后成立了亚太、中东和非洲区域总部,管辖区域覆盖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具有潜力的太阳能新兴市场。这些数据在当前中国的太阳能行业中,堪称惊人。无数同行倒下去的尸骨就在眼前,高却趁机爬上了顶峰,这让他看上去更加谨小慎微。2015年年底,天合光能计划与远景能源的阿波罗光伏云平台,以大数据为基础进行光伏电站资产运营管理,建设光伏电站性能检测、质量评估和电量监控体系。
2015年的销售收入突破30亿美元,出货量达5.74吉瓦,光伏组件累计出货量已接近17吉瓦,全球市场份额超过10%,连续两年保持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在美国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个消息,到2010年美国要在商住建筑、办公大楼安装100万套太阳能光电系统进行屋顶发电。
天合光能近几年的变化也贴合了这两点。这个项目已经开始供货。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关键时刻现金流比血液还重要,现金断了就一口气都没有了。多晶硅环节严重影响了整个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在整个产业链中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瓶颈。
中国光伏厂商被迫采取三种应对方式以出口美国:以中国本地产能缴交30%左右的关税;购买台湾税率最低的茂迪电池,至第三地封成组件,适用茂迪11.45%税率;购买第三地电池、并在第三地封装成组件,无须缴交关税。由于上游遭遇到问题,很多人进入电站投资产业。主要是天合从所谓的垂直一体化的产业布局战略,后来走向了以电池组件为核心的模式。见到《中国企业家》记者时,他却皱着眉头说,老大不好做。
尤其国内实体经济萎靡不振,产业资本正值寒冬时,高纪凡和他的天合能源,却逆势崛起,这些亮眼的业绩也为其招来了资本的青睐。可能到需要还债的时候,一根稻草就会压垮,所以投资决策是第一重要的。
高纪凡今年51岁,按照东方文化中对生命阶段的描述,他刚过知天命之年。在高纪凡看来,这两个制造基地兼具成本优势,特别是对开拓发展迅速的亚太新兴市场,具有地缘优势,会继续把这种灵活高效的制造模式复制到其他国家。
高纪凡回忆,他在公司成立10年之际建了天合光伏产业园,以天合光能为主,其它几十家企业做配套,成为一个园区。因此,高纪凡一度不愿意进入相对安全且赚钱的下游电站,他认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的良性发展,必须要以投资回报率为核心,更高效、精准、可控地进行光伏电站开发、投资和管理。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行,你可能花了一个亿去开发一个新的产品,人家花几百万挖一个人就把你这个东西拿走了。高纪凡认为,不能过度做一些过多风险性的负债,光伏企业要管好现金流,要增加自己的造血功能,这是第一位的。20年后的今天,高纪凡说要将这家企业变成一家伟大的世界级公司。2008年,天合成立10年,但从整个产业链看,当时什么都缺。
他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整合制造、代工、产能租赁和外包等业务模式来增加产能、拓展市场,试图让公司保持轻资产的业务模式。受此警示,高纪凡调整了战略,不再追求产能,而是侧重抓市场兼品牌。
高纪凡常说:在每个市场我们都施行本土化策略,更容易让客户亲近,而且客户也更倾向选择售后服务比较容易的本地供应商。但在他之前,每一个问鼎中国光伏产业老大宝座的人都表述过类似的雄心。
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知识精英阶层的典型代表,早年在南京大学毕业后,他被选派前往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留学。高纪凡说,过度竞争又开始冒头,未来在制造业和下游产业之间会有一些新的挑战。
[摘要]曾经的光伏大佬先后倒下,天合光能却逆势崛起,它是怎么做到的?过去几年,中国的光伏产业像过山车。因此,天合光能因不用背包袱,影响也相对较小。同时,行业内企业纷纷扩张规模时,高纪凡似乎又提前预料到了新的拐点,思考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他找到麦肯锡一个高管,咨询光伏行业未来发展战略和方向。
天合的降成本实际上采取了两个办法。比如技术领先了,后面的人盯着你。
对方问高纪凡:你觉得现在是新建一个GW的产能难,还是说销售一个GW的产品难?高纪凡回答:上一个GW产能挺容易的,有钱弄就能实现,只是同质化的一个扩展而已,可销售就不好说了。同行谈美色变时,高纪凡的另一个举动似乎能解释他理性背后的冒险气质,双反前,天合在美国就有一些合作和布局。
以一次税率来看,天合光能至少比其他光伏企业在美国的税率低了近7个百分点,更是比尚德低了12个百分点。高纪凡始终笑容可掬,但他一边抱怨当老大的艰难,一边仍做着打造全球知名太阳能企业的美梦。
在产业寒冬来临时,配套产业因为专注一个方面,往往能够生存下去。去年5月,天合还在泰国奠基开工,投资达1.6亿美元,计划年产能700MW光伏电池和500MW光伏组件。与很多厂家的销售总部仍然设在公司总部不同,天合光能各洲销售部门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2014年,之前大面积亏损的光伏制造业经过市场调整和产业重整,而天合在这一年实现了正利润。
这两年,天合光能总有国外设厂投产或增产的新闻频繁爆出。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装机市场,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投身于电站建设与营运,也相应出现了无序竞争、概念炒作等乱象。
他说,早在1997年各国签订《京都议定书》时,他就看到了低碳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未来。不能为了利润大量负债。
双反之下,一些中小型的光伏企业基本无法再对美国出口光伏组件产品。你看过去的一些领先公司出问题,很大一部分都跟投资决策有关系。